');
[超越时空的历史] 2009-12-11 5:12 Friday
中国近代名地主中,刘文彩的名头无疑最为响亮。当代国人对旧社会地主的印象,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与刘文彩有关的各种描述。可以说,“刘文彩”这三个字,实际上充当了旧中国地主的代名词。但实际上,刘文彩本身并不具备这种代表性——毕竟,他只是近代畸形中国所催生出的一头强大的官僚地主恐龙,而官僚地主,并不是构成近代中国地主阶层的主体。
兄弟刘文辉登上大军阀舞台,刘文彩负责“后勤聚敛”
刘文彩的先祖都是普通小农,没留下什么口碑。孰料到了民国时期,风云突变,刘氏家族群雄并起,给小镇安仁平添了万种风情。
刘湘(即刘元勋)是刘氏家族第一颗将星,官至川军总司令、国民党第二十一军军长、四川省政府主席。1938年率部出川抗日,不幸旧病复发,殒于汉口。国民政府明令褒恤,追赠一级上将,并在成都南门外武侯祠侧举行国葬典礼,其陵墓所在地辟为“甫澄纪念公园”。刘湘是公认的抗日爱国将领,殒后哀荣备至。
那么,刘文彩的早年经历究竟是怎样的呢?
据刘文彩后裔回忆,刘文彩早年因家贫失学,在家照看小弟文辉。
年龄稍长,刘文辉到刘家祠堂读书,刘文彩负责陪送,跟着弟弟哇里哇啦,算是拣了几个字。一年半载之后,刘文辉能够自己上学了,刘文彩的陪读生涯也就到了头。那时他已经是半大不大的小伙子了,父亲刘公赞不能不为他考虑出路问题
刘公赞几个儿子,或充士,或务农,或做工,他心想,要是刘文彩能经商,开爿门面,士农工商不就样样齐全了吗?而且刘文彩虽学识不多,但不乏机敏,经商未必会处下风。就让他农闲时走街串巷卖烧酒。跑了几年,刘文彩入了门,便与族中别的人家合资开办烧酒房。烧酒房而外,还曾与刘湘父亲刘文刚合营水碾一座。
亦农亦商,离乡不离土,这就是刘文彩早年经历的大致情形。他的这段早年经历对他一生的影响至深且巨——对下层隐情、 江湖内幕一览无余。 其长成后操“十万兄弟伙”于股掌中,就不单是凭借乃弟刘文辉的权势,也是凭借他早年的摸爬滚打。
刘氏家族的政治巨舰,舰长无疑是老幺刘文辉。撇开刘文辉,刘氏家族和刘文彩个人的历史都将无处落笔。
刘文辉生于1895年。老来得子,刘公赞对他宠爱备至。所以刘文辉自小就“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圣贤书。”他确实卓尔不凡,成绩一直遥遥领先。十三岁冒充十六岁报考成都陆军小学,就试时对试题一片茫然。但他并不着急,而是眉头一皱,计上心来,另发议论---
欲强国必先练兵,兵不强则不能御外侮,将兆瓜分之祸。裕国必先富民,富民之道在兴工固农,救民之道在因势利导……
离题万里,夸夸其谈。校长拍案称奇,特召面试,果见品貌不俗,当场破格录取。后来保送西安陆军中学,继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。1917年毕业时,军阀混战的烈焰正狂吻大江南北。
毕业回川,便到成都拜访刘湘。
此时的刘湘,已升任川军第一师第一旅旅长,在四川政坛初露头角。刘湘对一表人才的刘文辉确实赞赏有加,盛情款待。但出人意料的是,他不肯安排刘文辉在自己麾下,一纸引荐信,把刘文辉支到了乐山。
刘湘的面子起了作用。刘文辉刚到乐山,就被川军第八师师长陈洪范委为二十九团二营营长。陈洪范很快发现,他没用错人,过了一年,再给刘文辉提了一级。
刘文辉扶摇直上,毕业不到三年就当了团长,升迁之速,川军中绝无仅有。
1920年5月24日, 夏麦登场时节,川军发起驱逐滇军之战。刘文辉部进入作战序列,其指挥有方,令军长刘成勋赞叹不已,不和陈洪范商量,就径直封刘文辉为少将衔独立旅旅长。
与此同时,刘湘升任川军第二军军长。刘文辉是打着陈洪范的旗号去宜宾的。
刘湘有意再拉他一把,遂委任刘文辉为川军第一混成旅旅长。刘文辉完全脱离陈洪范,自立门户,开始了他的军阀生涯。
自承风华正茂,刘文辉高视阔步,壮志凌云。他决心进而统一全川,为此他制定了如下规划:一是广开门路结交朋友;二是养贤纳士储备人才;三是购买军火扩大队伍。但无论多么美妙的规划,没有钱,仍不免是空中楼阁。刘文辉需要有人专门为他聚敛钱财。用外族人刘文辉放心不下。五哥刘文彩则不仅从商多年,有经纪之“奇才”;且交游甚广,在江湖呼风唤雨。就情就理,“聚敛大员”都非刘文彩莫属。刘文彩因此走出市井,走进军阀混战的滚滚浊流,与刘文辉并肩而舞。
刘文彩到宜宾是1922年冬,即接任叙府船捐局局长。1925年,刘文彩升任叙府百货统捐局局长,兼四川第四十二区烟酒专卖局局长。刘文辉收编杨森残部,实力大增,防区由宜宾一隅扩展到乐山、眉山、仁寿一带。年仅三十岁,即身兼全省军务帮办、第九师师长并兼领第三十一师,地位仅次于四川头号军阀刘湘。为了盘踞四川腹地,1925年底,刘文辉将帮办公署、第九师师部设于成都,刘家军精锐亦随之移驻川西。叙府城防交给第六混成旅旅长覃筱楼,行政财政诸权则尽落刘文彩之手。刘文彩自此独当一面。兄弟俩天各一方,但却“天涯若比邻”---他们之间有条专用电话线,每天至少通话一次。
捕虎设阱,驭牛加轭,这便是所谓权术。刘文彩《三字经》都没读完,按说不懂什么治乱之道,对权术却能无师自通。
运用各种手段,联合各种力量,刘文彩从无到有,建立了自己的班底。无论文还是武,无论商还是政,也无论庙堂还是江湖,都有刘文彩的触角在延伸。群从昆弟,咸据要津,号令一出,莫不风从。群雄拱卫之下,刘文彩盘踞叙府之势,自难移易。有他盘踞刘文辉部队最重要的财政基地,刘文辉才能毫无后顾之忧,从容坐镇成都,与其他“军头”斗智斗勇。刘文辉对其五哥的“政绩”非常满意,因而不断地委以重任。数年之间,刘文彩由叙府船捐局局长而叙府百货统捐局局长,而叙南护商事务处处长,而川南水陆护商总处处长,而川南水陆禁烟查缉处处长,直至川南税捐总局总办。宜宾等十三个叙府辖县,全部归刘文彩主治;二十四军防区的其它数十县,所有税收一律送缴“川南税捐总局”转解;各县对“川南税捐总局”均用呈文;各县征收局局长、禁烟查缉处处长等财政要员的任免经刘文彩认可才算有效。实际上,刘文彩的辖区并无一定,二十四军军旗插到哪,他的权杖就指到哪。
二十四军防区凡与聚敛钱财相关的要职,集于刘文彩一身。为刘文辉家族集团聚敛政治经费和战争经费,就构成刘文彩十年宦海生涯的主要职责。
标签: 刘文彩地主